13693480927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南充共兴镇:3万多人欢度“蛴蟆节”

时间:2016-12-05

  2月16日,农历正月十四,在顺庆区共兴镇,正热闹地举行着一年一度的“蛴蟆节”,来自该镇以及周边的潆溪、多扶、同仁等乡镇,包括南充市区内的一些市民共3万多人,齐聚共兴镇,吃“共兴汤圆”,送“蛴蟆”,欢度“蛴蟆节”。
  今年该镇举行的“蛴蟆节”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一次,目前该镇的“蛴蟆节”已被列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还将冲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晨起来忙砍竹
  家家户户都扎灯
  2月16日一大早,记者就开车赶到共兴镇。镇上锣鼓喧天,家家户户门口都坐着几位老人忙着扎“蛴蟆灯”,有的一家扎了几十盏“蛴蟆灯”,摆放在家门口。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就过‘蛴蟆节’了,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具体历史已经无可考证。”共兴镇政府社会事务办主任胡友国对记者说道,根据老一辈的传说,“蛴蟆节”形成于明末清初,活动策划,传说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蛴蟆瘟”袭击了当地,搞得民不聊生。后来,当地人受高人指点,说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于是当地乡亲就用点“蛴蟆灯”的方式来赶走“蛴蟆瘟”。
  在共兴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制作一只葫芦形的圆鼓鼓的绿色大“蛴蟆”。这只大“蛴蟆”是由铁丝作骨,用青绿色的纸包裹在外部做成“蛴蟆”的外衣,然后贴上黑纸作眼,红纸作嘴和脚。“蛴蟆”的眼珠是贴在两个一次性纸杯上的。 “我们准备在这个‘蛴蟆’的肚子上贴上个肚兜,上面写个‘福’字,到时候里面放上蜡烛,下面撑根竹竿,就做成一盏‘福蛙’灯了。”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记者来到共兴镇五洞桥村杨吉老人的家中。今年80岁的他身体还十分硬朗,早上天刚亮,他就起床来到自家的竹林里,精心挑选做“蛴蟆灯”的竹子。他告诉记者,做“蛴蟆灯”需要嫩一点的竹子,而且竹子要直、竹节要长,这才好扎灯。吃过早饭,他便拿出一根凳子,坐在自家院子里,开始扎起了“蛴蟆灯”,家人也纷纷来到院子里帮着扎灯。
  共兴镇居民高大万一共做了40多盏“蛴蟆灯”,摆放在了家门口。“兄弟、姊妹、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家里每人一盏‘蛴蟆灯’,都去送‘蛴蟆’,希望明年大家平平安安。”高大万边扎“蛴蟆灯”边对记者说道。
  镇上也有居民扎“蛴蟆灯”出售。今年64岁的石元坝村村民欧全新当天一共卖出了50盏“蛴蟆灯”,3元钱一盏小灯,5元钱一盏大灯,他一共卖了200多元钱。“这50盏‘蛴蟆灯’我扎了两天,现在家里还留了几盏。”欧全新说。
  “过完‘蛴蟆节’,春节就过完了,我们送了‘蛴蟆灯’,田里的‘蛴蟆’就会开始叫了。”据胡友国介绍,以前过“蛴蟆节”只是各个村自己过,近年来才逐渐汇聚到共兴镇上,而且当天的“蛴蟆灯”不能送到外村。当天被吸引来到镇上过节的市民特别多,除了来自多扶、潆溪、同仁、南充市城区内的一些居民外,还有来自广安、达州、重庆等地的市民也纷纷赶到这里来过节。
  舞龙歌舞全镇乐
  “共兴汤圆”吃得欢
  “为了过‘蛴蟆节’,我们镇上专门花了2000多元钱,买回了一条9节长的彩龙,临时组建了舞龙队,让市民欢度节日。”共兴镇党委书记杨蒈说,当天上午,由共兴镇老年体协文艺表演队临时抽调出来的14人舞龙队便开始抓紧排练,这些老人们基本上从来没有表演过舞龙,这是初次被拉上“战场”。
  当日下午14时,一条活泼的彩龙从共兴镇老街出发,伴着腰鼓、大鼓的节奏,它摆动着身躯,先后经过共兴镇政府、国道212线、共同街等地,最后回到了老街。
  在共兴镇老街,正表演着由当地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腰鼓舞、“好日子”、“家和万事兴”等歌舞类、小品类、快板类节目一一上演。台上,居民们一板一眼地表演着;台下,居住在镇上的居民纷纷拿出自家的板凳,或坐或站的围在舞台周边,兴致勃勃地观看节目,不时热烈地鼓掌。
     南充公关活动
关于我们
      中线传媒是专业从事文化传媒及互联网平台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效率优先,品质保证,用心服务”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始终坚持以良好的信誉为基础,秉承稳固与发展、求实与创新的精神,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联系我们

嘉陵江在线官方微信-南充网站建设制作网站托管和影视广告公关活动策划承办公司

13693480927

公司服务热线

Copyright © 2015-2019 中线政企文化版权所有   邮箱:zxzqwhzx@126.com   联系方式:13693480927 蒙先生     13696207502 谭女士   蜀ICP备19010324号-1  技术支持:太友帮